查看原文
其他

日常生活仍有记录的意义吗?| 三明治写作学院寒假作品

三明治写作学院 三明治儿童创意写作
2024-10-06



现在的日子和2020年的开头,似乎并没有变化,我们在疫情中的生活,能到达的地方变少了,在原地的日子变多了。在“文学与情感”的课堂上,我请孩子想一想,日常生活仍有记录的意义吗?处于当下相对封闭不流动的环境中,我们还可以记下什么?


孩子要从阅读中体味作家的情感,寻找书写记录的角度,更要从课堂中走进自己的日常生活,辨识生活痕迹,用不一样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周围,为生活刻下属于自己的生活标记。再通过书写,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流动的情感和氛围。


这样的写作理念,自我们的文学精读与写作的课堂起步,又不断地蔓延出更多的可能。


孩子写楼下的小区,写小区里的猫,写附近公园的腊梅,写家门前的海鲜店——这个时代的存在究竟是什么,他们的写作中透露着答案。


我的私人标记

选一个观察对象,进行记录,为你的生活刻下属于你的私人标记。把你记录的素材放到固定的空间、固定的路线中,思考你当时的情绪、思绪,通过书写给这个空间赋予氛围。


以下摘录了孩子们的作品,和课堂上师生的精彩互评。


作者:张烨

深夜,才刚洗完澡。一边自责地想着怎么寒假也要这么晚才睡,一边摇摇晃晃地走向阳台去晾浴巾。


阳台上早已是黑乎乎的了,好像周围的空气也被染成黑色。没带眼镜,看不太清衣架的位置,只能踮起脚尖用手摸个大概。


趁着夹晾衣夹的功夫,我转头看向窗外。只有从右数起第二扇窗户是开着的,便从那个位置望出去。未经从空气到玻璃的两次折射所展示的景色,到底令人感到舒服一点。


居民楼沉浸在深紫的天空中,发光的窗户零星分布着。有的光是蓝色,有的是橙色,有的暗一些,我猜是穿过薄窗帘布“越狱”出来的。稍近一点的路灯也亮着冷暖不一的光。由于没带眼镜,视线尤其模糊,路灯的灯光也好像被分解了。原本一色的光线变成了一团光,周围一圈也变成了彩色。好像一朵朵烟花啊。这让我感到,有时近视也是美好的。


▲张烨镜头下“近视眼的世界”


视线里没有任何活动的生物。这是“不夜城”的另一面。


而第二天早上再来阳台上晒太阳时,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。


远近各处分布着不同颜色的树。窗前的香樟树顶已经和我的视线齐平了,我小时候,它们真没那么高。起一点小风,靠外围的一簇树叶就会上下晃动——它们重得都垂下来了。远一点有两棵树光秃秃的,但是挺立着,很精瘦。它们的枝丫是尖的,看起来很犟,像在戳空气。各种颜色的矮灌木,小路上的石板,和路边的车顶闪闪发光。


时不时有人走过——他们都裹得严实。有推着电瓶车的钟点工,正和身旁的人边走边聊;有从游乐场玩得脱欢了,不顾大人的呼喊一口气开心地跑回家的小男孩,他的头发因为出汗并成了一撮一撮;也有趁中午的阳光下楼散步的老爷爷,他走得很慢的,因为他的日子也是很慢的。


而我的日子到底不是慢的。只能在做作业的缝隙里,用上帝视角享受并观察不同人的喜悦——其实悲伤也行的,各种感情都行。因为用这种角度看世界,所有事物都变得可笑而可爱了。其实挺好玩的。


点评

穆非(学生):第一次观察后的描写很好,即使我没近视,也能体会,用烟花来比喻很恰当。


麦子老师:写得太好了!语言和情感都很到位,也写出了很细腻的情感,这种情感不是外露的,是有一点隐隐约约的。后面的部分还写到各种各样的人,比如“老爷爷走得很慢的,因为他的日子也是很慢的,我的日子到底是不慢的。”也有从他人落到自己,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审视。当我们所看的、所生活的地方都凝注了自己的目光,表露着自己的情感,是多美的事啊!你说是吗?


作者:陈穆非

虽说已迈进了春风似剪刀的二月,而且还有几天就到立春了,可晚上寒风还是凛冽的,尤其是我们小区里,从大门延伸进来的狭长通道使它成了风的聚集地。虽说不情愿但作业还是得完成,于是我裹上了羽绒外套,戴上了厚厚的羊毛手套,艰难地步出了家门。远远的照灯亮着,几束灯柱里穿插着皎洁的月光,它们把小区里空旷的网球场围了起来,让我感到孤独与寂寞,这个夜仿佛又着了凉。如果是在秋天、夏天、春天或往年的冬天,此时应该有人在网球场里奔跑着,挥舞着手中的网球拍,欢呼着吧?寒风呼啸着,一路上,我只看到了黑漆漆的夜空与夜,或许还有几株枯萎了、凋谢了的植物,此外,竟没看到几个人,这有可能是因为我只专注于把自己裹得紧紧的。不止这些,与风声窜进我耳中的还有野猫凄惨的叫声,可别看这声音这么凄惨,或许这还是个好兆头呢!我没多想,转完一圈,立马飞快地跑回了家。


第二天,天变得晴朗了,比起昨天的阴冷,今天使人抱有期待。午饭后,也是阳光最暖和、最可爱的时候,我踏出了门。今天的温度适中,虽然还是比较低的,但风小了许多,阳光也明显有了温度。走在石子路上,脚下好像有股热的气息跃跃欲试,冲了上来。阳光下也多了许多嬉戏的儿童(至少比昨天多出了许多),较小的都有家长陪伴,他们蹒跚着,但欢笑着;较大的有踢球的、追逐的、打闹的,他们一点也不使人心烦,好像专为传递欢乐而跑出来的。这次我才发现,除了坚强活下来的常青树,那些原本枯萎植物的枝丫好像在一夜之间冒了小小的嫩芽,这当然不是在一夜之间冒出的,只不过是因为平日里我们缺少仔细地观察,疏忽了这些“附近”的小变化。路过网球场时,我又终于听到了拍子击打网球清脆的声音,他们奔跑的脚步声和笑声,甚至偶尔吵闹的争执声也让人觉得温暖。当我绕到了自家的后院阳台,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时,整个人好像精神了不少。走上阳台,关上了木门,窗台上有只野猫正在阳光下打着滚呢!记起冬天时它们走起路来那个局促的样子,我不禁笑出了声,看来春天是快到了!


点评

柳昔(学生):通过环境描写来体现心情。一天写冷,一天写暖和,我可以读到他不同的心情。


麦子老师:写得真好!前后的氛围、情绪能通过你凝注的景物、人来表现,还巧妙地让观察对象在前后文重复出现,而且用相同的景物有所变化,来衬托心情的变化。要注意,孤独和寂寞不用写得很直接,尝试通过你所看到的来隐约表现,“这个夜仿佛着了凉”就写得很好。


作者:王柳昔

腊梅是冬日最美的馈赠。


冬天的1月是腊梅活跃的时候,中旬去欣赏那娇弱的容貌,谁料已经衰病。花虽美丽,但寒风的摧残让花儿不住地落着泪,不知是雨大还是悲痛着自己的病。几朵花凄惨地落在地上,泥迹斑驳地叙述着自己的无喜,可惜没有被谁听到。凄切的风声悄悄掀起树梢的沉静,使那几只残落的小花都咳着嗽,啜泣着。风停以后,再无声响,这满树的香氛贸然有些惆怅了。胸中那股不详的感觉涌上来,默默地离开以后,心里发誓等到明年再来,无想见证它的凋亡,爱花之心会被摧毁。


很久以后的二月还是避不开那条小径,只能有些不舍地踏上那条热闹的小径上。人很多,但没有人在看那光秃秃的腊梅。只过了十几天,没有料到花落得这样地快,树上是清一色的枯棕色,有些枯了的花还倔强地粘滞在树上。风暖了几分,但却很恼人,每一次风的吹拂,让那树的伤口豁开,香气更减了几分。枯黄色的落叶和蕊黄色的花瓣被泥土的清香深深埋藏,那一份悲伤和苦痛也好像被埋藏起来。


伤春悲秋,我伤的是冬日的腊梅。希望能保持这份对花草树木的欢欣与热爱。期待桥头小径第二次花开。


点评

麦子老师:写得真好!从你的文章能看出来你对梅花有持续的观察,有自己因关注花而生起的情感,这情感还有些深切。我最喜欢第二段中,你对落花的细致描述,我甚至能通过你的描述感受到氛围与你的情绪,第一段是比较悲切的,第二段似乎多了些无奈。不过,要注意不单单描述梅花,可以多描述这条小径,甚至是旁的一些植物,让你的描述更多空间感和场景感。


作者:岳婧忻

鞋子走在小木桥上时,老旧的木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,被雨水打湿的桥下,是一条小溪。一阵冷风吹过,我习惯性地缩了缩脖子,冬天的夜晚,还是蛮冷的。而且,虫子、青蛙都藏了起来,很安静,给小溪带来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,但同时有一丝怪异。走过小桥和小溪,踏在泥泞的草地上,湿泥发出一种奇怪的声响,呱唧呱唧的,有点恶心,但又有点好玩。这时,在空旷的地方,吸上一口气,清新舒服,雨水冲完了所有空气里的脏东西,让人放松。一只小猫走了过来发出喵的一声,在黑夜里也闪出了一双亮黄色的眼睛,有些恐怖。但是当小猫跑向你并停在了小路灯下时,那对黄色的灯泡就变成了一双温柔的眼睛。黄色的毛凉凉的,还有一些湿,还好冬天快过去了,希望这只小猫能熬过去。


这时我发现我的脸冻得有些红,我透过哈出的白气,走过小猫,泥泞的草地,嘎吱作响的木桥,和回家的石子路,随着耳边的一阵风,我推开门,回了家。


点评

嘉祺(学生):整体给我一种舒服自然的感觉,很安静,没有人工的杂音。“黑夜里亮黄色的眼睛”那段我觉得写得好。 


麦子老师:虽然写的是楼下的小区,读者读起来好像身处大自然,可贵的一点是婧忻不仅有好的观察,还把自己的心理感受穿插在景色中,她把自己融入在了环境里。一点点小意见,小猫来了,它来的时候有声音、样态或者给你的感觉吗?试试先说这个,再说它的到来哦。


作者:赵晨毓

夜晚,我路过一家海鲜店,死鱼的臭味扑鼻而来,使得路人不得不加快脚步。我抬起头来看了看,那招牌上写着“舟山海鲜”四个大字,招牌上面用灯打着光。背景是一幅山水画,上面还有一串红色的数字,应该是电话号码之类的。招牌上的这层墙纸边角微微翘起,看来是有些年头了。老板是位年轻的小伙子,穿着黑身儿红底儿的雨靴,戴着蓝色防水手套。他正拿起一个大铁铲,铲着冰,那动作与对面广场舞大妈的音乐相应,他的脚打着拍子,第一拍,脚向前;第二拍,铲起冰;第三拍,冰倒箱。就这样重复着,脚向前、铲起冰、冰倒箱,脚向前、铲起冰、冰倒箱。铲刃与冰碰撞的声音“嚓嚓”作响。有时候却因为歌中没了歌词而乱了节奏,但小伙很快就会找回节奏,继续着他那悠闲的铲冰活儿。冬天的夜晚总是冻得要命,我打了个喷嚏,裹起衣服就先回家了。那被冰包围小伙儿估计冻得够呛。


“带鱼一斤十块啦!带鱼十块啦!带鱼十块啦!”早上,我走出小区,这有点儿带上海话的吆喝声,一听就知道是那卖海鲜的老板的,在对面的公交车站都能听得一清二楚。我注意到昨天晚上店铺里那块铲冰的地儿已经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成堆的塑料箱子,装满了海产品。由于箱子太多,连落脚的地儿也没有,他只好踩在箱子沿儿上走。那些塑料箱一踩就“吱吱”响,看着挺玄乎,但就是不出意外。一个老爷爷走了过来,海鲜店老板连忙走了过来推销。老人家不好拒绝,便掏出钱包拿钱。这时,老板又说了几句话,老爷爷皱起了眉头,大概是因为价格太贵吧,两个人就吵了起来。


“侬个带鱼昨天十块,今早哪能十二块啦!”


“牙叔,今天我进价就要十块了,侬看看今早带鱼老新鲜的。”


“我看帮昨天差不到哪里去。侬便宜点卖哇?”


“最低十二块,我不会赚侬钞票的。”


“十块,十块不卖我去平阳菜场。”


“牙叔,侬去好了,侬要是十块一斤能买到,侬来找我,我退给侬钞票。”


......


点评

钇洁(学生):我觉得写得特别好,小伙子铲冰的的节奏和广场舞大妈跳舞的节奏呼应,让我有画面感。语言很日常,读起来很轻松,好像她在对我说话,很亲切。


麦子老师:先描写了场景,动作描写细致,从你的语言(文中有儿化音)能感受到你是以一位北方人的视角观察上海人的生活。开头招牌的观察很好,很细致;特别喜欢你写小伙子铲冰的节奏感。以对话结尾感觉文章没结束,能否想个办法,与开头呼应,或者写出你自己的想法。


作者:卢嘉祺

不管和谁讨论起流浪猫的话题,他们都会惊呼——“哇!我们家附近贼多诶!”


流浪猫生的真的很快……自从刚搬入现在的小区起,几乎每隔一个月就能见到新生的小猫。


流浪猫们有很多派别。小区快递柜在一片竹林里——其中的猫,大多是脏白染上橘色,其次是三花。我蛮久前认识其中的一只和它的孩子,它们俩看起来是一群中最威风的,我姑且把那只大的当作竹林帮帮主。小学走回家时一经过那里,它们就会出来。帮主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态,绝不会和你有半点互动,只是冷冷看着。往里走点,那里几乎都是黑猫。它们长得都很凶相,又壮又猛,脸上和身体上常裂着伤痕,还有的甚至断了尾巴。可偶尔有几只柔软的。


我们家楼下的猫,爱粘在爷爷的车左右。冬天时它们懒洋洋地在车盖上晒太阳,这也是车顶一直能看到白色爪印的原因。夏天时,它们喜欢钻在阴凉的车底。


现在天气冷,爷爷又整天把车开来开去,发动机经常是暖的,它们就团着身子紧紧贴在发动机盖子上。


我闲来无事会在楼上逗它们。早晨等饭变凉的时间里,我拉开窗户往楼下发出怪叫声,若是有正在行动的猫,它会回头,其他的猫也会从车底下、栅栏里慢悠悠地出来。我没等它们抬头,一下子蹲下,再慢慢露出两只眼睛观察它们——一般都还朝着我家窗户的方向不动,一脸萌呆,屡试不爽。也有较为聪明的,没过多久看破了把戏,扫兴地钻回原本的角落睡回笼觉。


一月底的晚上冷得让人异常精神,打算出去走走。我兴冲冲地跃下楼梯。门在我背后缓缓关上,发出“吱悠”的声音。潜伏在车底的猫探出脑袋,眼神中带着期待,但又很快缩了回去。突然想起奶奶曾经告诉我,她只要拎着厨余垃圾走出去,猫就会一下冲出来围着她。应该是我没有带食物,让他们失望了吧。


一点点向前走却发现了竹林帮派的猫。不过只是借着短暂的车灯看到,之后就看不清了。


晃悠了会儿寻不着乐子,本打算打道回府,却听到一阵凄厉的哀嚎。我往草丛看去,一团模糊的影子。紧接着,一个纯橘色的身影在路灯下闪过,它好像在一辆自行车旁停下,黑幽幽的一团,就算努力瞪大眼睛也看不清那到底是影子还是猫。害怕惊扰到它,我试探性地往前走走,它就向右迅速移动。笨蛋,这样只会暴露踪迹啊!我一路紧紧追踪过去,车徐徐开过,它的尾巴闪现,在月色中滑进了两辆车的空隙间。真是敏捷!


这时,墙顶上蹿过一道黑,我抬起头——一只黑猫故作镇定地在路灯的光晕中停了下来,笔挺地坐在围墙顶,向下注视着一切。紧张的新手领导吗,哈。它后面的栅栏里,杵着米白色的东西。那东西动了动,才明白也是只猫。它的脸上不沾一丝野性,反倒带着几分天然呆。或许是家养的、从那边人家的窗户跳下来的?一动不动,像是一位观察者。


(本文为节选)


点评

浩原(学生):特别幽默,比喻写得挺好,把猫比作间谍,形象。


麦子老师:选取猫来描述,很有意思。不过文章有些凌乱,下笔过快,有时间还可以好好整理。


修改后加入了小区竹林场景的描写,也增添了爷爷、我、奶奶与猫的互动,文章更灵动丰富了!



2021春季工作坊

文学精读与写作

(线下授课)


适合年级

4-7年级

为4-7年级设置不同程度的工作坊

学生将进入适宜的阶段学习


工作坊内容

每节课读一个名篇,写一篇习作——三明治写作学院的明星课程,特别针对不同年龄阶段、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开发,结合孩子的生活场景,精选文学性与趣味性兼备的篇目,设计有趣的写作任务,让学生们初识文学的魅力所在。


工作坊亮点

以不同文学、生活、社会主题为引子,精选名家作品,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和讨论,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故事的构成要素,了解和分析故事的情节。


特设写作专题课,对写作规律、写作技法进行精讲和实践。


每课一篇短文写作。学生将学习在写作中用细节、例子和感觉来支持一个想法,练习在写作中使用复杂、多样的词汇,并学习在写作中按照逻辑次序分段组织想法,写出结构清晰的文章。


工作坊时间

文学精读3

每周五 16:30-19:30

每周六(A)9:00-12:00

每周六(B)9:30-12:30

每周六 13:45-16:45

每周日 16:15-19:15


文学精读4

每周六 9:30-12:30

每周六 13:30-16:30

每周日 13:30-16:30


文学精读5

每周六 13:30-16:30

每周日 9:00-12:00(满)

每周日 15:30-18:30


授课导师

麦子、栗子、曦蕊、浩原


创意写作入门

(线上授课)


适合年级

5-8年级

为5-8年级设置不同程度的工作坊

学生将进入适宜的阶段学习


工作坊内容

这一课程完整地体现出我们一直以来对阅读和写作的认识——用书本和文字去表达自己、塑造自己。


在为期12周、共24课时的工作坊中,我们循序渐进,以文本精读课程搭配写作精讲课程,带着学生以创意写作的方法,去学习观察、体验、想象和表达,让他们以自由且实际的视角去操练写作,并帮助他们领略文学的魅力。


工作坊亮点

精选名家作品,涵盖人、事、物、环境、社会等主题,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,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,分析故事情节,理解文学要素,连结文学与生活。


基于精读文本,孩子将在课上深入讨论写作主题和素材,并在老师的带领下,在写作中用细节、例子和感觉来支持一个想法,练习在写作中使用复杂、多样的词汇,并学习在写作中按照逻辑次序分段组织想法,写出结构清晰的文章。


特设写作专题课,对写作规律、写作技法进行精讲和实践。


工作坊时间

(所有课程每周2课时,12周,24课时)


创意写作入门5

(适合5-6年级)

每周五 19:00-21:00

每周日 9:30-11:30


创意写作入门6

(适合6-7年级)

每周六 16:30-18:30


创意写作入门7

(适合7-8年级)

每周日 13:30-15:30


授课导师

修睿、麦子、浩原、春春


授课导师介绍

复旦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,2014年末加入三明治写作学院,参与创建三明治写作学院图书馆,选购近万本中英文童书。2018年起任线上及线下创意写作工作坊导师,现为古文项目负责人。

修睿


曦蕊


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教育发展硕士,扶轮社联合国大会演讲者,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。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、联合国妇女署供职,后又在美国的公立小学、国内的外资教育规划机构从事教育工作。

毕业于复旦大学,曾在瑞典隆德大学交流学习。求学期间出版的译作有小说《教养蜂人识字的男孩》和童话《水孩子》。从事艺术评论及非虚构创作,为“外滩TheBund”、“凤凰艺术”、《第一财经》等媒体供稿。

栗子


麦子


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,获得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。致力于海外华文的评论和研究,以及现代诗的创作和传播。2019年秋,加入三明治写作学院。将着力参与研发适合孩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体系,培养孩子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和评论能力。

复旦大学中文系出版专业硕士。研究生期间参与复旦大学研究生记者团。曾作为志愿者前往贵州山区支教。2018年赴海外孔子学院进行对外汉语教学。所创作小说入围台湾林语堂文学奖决选。致力于启发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新视角,从而帮助儿童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阅读路径。

浩原


未春


先后毕业于苏州大学和台湾辅仁大学,获得古代文学硕士学位,致力于明清诗歌批评与理论研究。曾发表《“风流”的隐喻性概念系统》、《儒家中庸之道的诠释——以《中庸》为中心》等文学评论。


报名方式


  • 如果您是我们的老学员可咨询自己的阅读导师。


  • 如果您是我们的新朋友,请扫描二维码,添加亚芹老师咨询。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三明治儿童创意写作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